查看原文
其他

贺光明 姚利民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探讨

奋进的 大学教育科学 2024-02-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更方便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探讨
贺光明 姚利民
作者简介:贺光明(1975-),男,湖南耒阳人,法学博士,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心理、教师培训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衡阳,421008。姚利民,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沙,410082。(原文载于《大学教育科学》2022年第1期 P72-80)



摘要: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区)、高校三级培训体系,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学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理论、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研究相对滞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是指国家、省(市区)、高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之间及每一层级相互协调培训目标、组织领导、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使培训体系整体结构和功能最优,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质量。协同的前提是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需求,协同的过程体现为国家、省(市区)、高校三级培训体系在非线性作用方式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协同的机理表现为培训主体协同共生、培训要素协调推进、培训时间前后连贯、培训空间上下联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原则;协同效应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高校思政课教师总人数达到106411人,2016~2020年五年间共增长65.5%。这意味着,在国家、地方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然而,有的地方和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政课改革发展需要,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教师选配和培养存在短板。为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等文件都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从而使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与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成为学界亟待探索的重要领域。


一、文献回顾


1994年《教师法》的颁布促进了高校教师培训并开启了对高校教师培训的研究。关于高校教师培训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初始、加速、深入”三个时期:1994~1995年属于初始期;随着1996年《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颁布,关于高校教师培训的研究成果频繁发布,1997~2017年进入加速期,对高校教师培训的研究视角日趋宽阔,理论架构逐渐完善;2018年1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培养培训的有关体系已基本健全,标志着针对高校教师培训的研究逐渐步入深入期。尽管学界专门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和培训体系开展了一些研究,但相对较少。这些较少的研究主要从三条主线展开。一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就内涵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是指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目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思政课教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学习行为,其本质是教师学习。就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特征而言,具有适应性、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整体性特征。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是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为目的。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现状。有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已形成了促进思政课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了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分工负责又相互衔接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探索了入职前培训、入职后培训以及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模式;培训内容涵盖教学方法研修、教学内容研修、社会热点问题判断分析能力培训以及马列主义经典原著选读和理论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等。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有学者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存在缺乏正确认知、教师缺乏热情、培训与教学不匹配、思路与举措有待创新等问题,因而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政课教师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的顶层设计。还有学者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时效性、合理性与针对性,因而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不难看出,国内学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理论、现状、问题与对策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研究几乎没有开展。因此,进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研究既可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又可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实现、进而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培训质量提供参考。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协同,必须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内涵、价值、前提、过程与机理。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的结构与要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与要素,从而形成了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结构

纵向来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包括国家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体系和高校体系三个层级。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体系重在通过外在培训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而高校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其培训体系应重点关照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基于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的内在培训体系。从横向来看,每一层级体系都包含培训目标、组织领导、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子系统,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整个培训体系持续向前螺旋式发展,从而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要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要素主要涵盖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及介体要素三类。其中,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主体涉及国家、省级教育行政机构、高校、各级培训基地及第三方社会组织,形成了思政课教师培训主体的多元格局,它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建构与运行中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决策、执行、参与、服务、顾问、支持与监管等功能。相对于思政课教师培训的主体而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客体分为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其中直接客体为思政课教师,他们是培训体系服务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理论研修、实践培训使其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科研学术视野不断拓展,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而广大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期待与迫切需要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服务的间接客体。在现有体系中,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多元主体互惠合作、协同演进,与培训客体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培训质量的持续提高。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的介体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培训师资、培训场地、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以培训目标为统领,介于培训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使培训主客体良性互动,共同满足主客体的价值诉求。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协同的内涵及价值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内涵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结构与要素揭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既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培训和校级培训所构成的体系,又指国家级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培训和校级培训分别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精心选择培训内容、适切选择培训方法、合理运用培训手段的体系。何谓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呢?《说文解字》提到“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或曰协和、同步、和谐、协调、协作、合作,是协同学的基本范畴。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一致地达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既指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培训体系之间相互协调培训目标、组织领导、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实现培训主体协同共生、培训要素协调推进、培训时间前后连贯、培训空间上下联动,使整个培训体系整体结构和功能最优,最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质量。同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又指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培训中的任一级培训,协调本层级培训目标、组织领导、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使本级培训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最优,以达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质量的目标。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价值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责任与使命。推进培训体系的更好协同是完成这一责任和使命的根本利益诉求。因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既是对原有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促进培训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培训资源优化配置,极大提高培训效能和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从而彰显重要的现实价值。

其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训体系协同是完善现有培训体系的动力之源。现有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缺乏时效性、合理性与针对性,要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体系,推动培训体系建设。协同作为“内部各子系统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了协调一致的行动”,相对于子系统自发的独立运动而言,它是“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协同运动”。因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要立足思政课教师终身发展需要,实现思政课教师前后连贯培训时间的协同;在培训空间上,应做到思政课教师三级体系培训空间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在培训主体上,要实现培训主体协同共生;在培训要素上,要推动培训要素协调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现有三级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重构,是推动现有三级培训体系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动力之源。

其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训体系协同是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紧要之举。资源稀缺性理论揭示,各种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让人类不得不考虑如何更有效配置和使用资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涵盖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培训教材、培训经费等多种资源,即使党和国家明确要求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发展应“在师资建设上必须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必须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必须优先满足”,但有限的培训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仍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就是致力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体系培训资源如何实现有效地交换和共享、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培训资源优化配置,是发挥有限的培训资源最大协同效应的紧要之举。

其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训体系协同是提升现有体系培训效能的对症之方。效能是客观事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效能既体现在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培训体系本身的作用过程中,也彰显在三级培训体系的作用结果上。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作用过程主要体现在同级体系运行是否顺畅,培训要素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不同体系衔接程度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培训体系的作用结果以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质量高低为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以促进培训体系分工合作、实现培训资源有序流动、发挥培训资源最大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为追求。因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是提升现有体系培训效能的对症之方。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协同的前提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既有生理、安全等低级需求,也有尊重、晋升和发展等高级需求。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也揭示,人的职业生涯状况会依据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需求与特点发生变化。要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发挥现有培训体系最大的协同效应,首先要关注、分析、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培训需求,既要关注、分析、满足不同思政课教师的培训需求,也要满足同一教师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培训需求,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前提。

因而,要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平台、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坛”等国家级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学科研交流工作,满足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的需求,以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要依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思政课教师研修中心、思政工作创新中心承担本地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研修,发挥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示范和集聚功能,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满足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训需求。高校要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基于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的针对性培训。


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协同的过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实质是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培训体系协同优化整合的过程,是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质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作用力示意图来分析,具体见图1。

图1说明,在正作用力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形成的协同合力总是大于单个体系的作用力。促成这种协同运动的内部作用方式叫“非线性作用”(Nonlinear Interaction),通过积极的非线性作用,系统会获得1+1>2的协同效应,实现从一个相到另一个相的转变。促使系统相变的过程中,离不开系统资源的大量消耗。尽管国家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也明确要求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以更好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但培训资源仍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导致国家、地方和高校任何层级的培训效能也是有限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三级体系中“资源配置子系统”2015~2019年五个年度中,其有序度和协同度上升趋势不够明显,长期处于“不协同”和“低协同”的发展状态中,且与其他子系统相比,差异明显;从序参量分量的有序度考察,三级培训体系中资源配置的有序度高于其他子系统的有序度,表明资源配置对三级培训体系的协同度影响最大。同时,资源的稀缺性也揭示,有限的培训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只有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分工协作,产生较好的协同合力效应。

图1也说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为着力点,以教师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为旨归。因而,要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实施学员合理分流;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培训要以“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首要需求为核心”开展培训工作,从而形成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衔接有序、运行顺畅、相互协同的良好格局,不断实现培训资源合理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不断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需求,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质量。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协同效应的出现是经过多次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并非一次完成。

图1还揭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每一层级体系的建设,更要立足于三个层级体系协同的建设;既要加强每一层级内部要素的建设,更要加强整个体系组织领导、培训目标、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子系统的协同,切实提高培训体系的整体效能,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要求和其培训需求的新变化。


六、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协同的机理


机理包括形成要素和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纵向包括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个层级,横向包括培训目标、组织领导、资源分配、管理制度及评价反馈五大子系统。因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既要实现纵向三个层级之间的协同,也要达到横向各个层级五大子系统的协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的质性要求揭示了其协同机理:培训主体协同共生、培训要素协调推进、培训时间前后连贯、培训空间上下联动。

(一)培训主体协同共生

社会共生理论认为,不同社会主体为了生存和“自我实现”,通过相互斗争和妥协互动实现资源交换和共享。在社会共生关系中,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得到有序流动优化配置,从而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主体涵盖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个层级,其协同共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培训主体追求的目标一致。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三级培训主体都是以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为目标,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为追求。三级培训主体战略一致、使命趋同、愿景共享,这是各级培训主体协同共生的基础和前提。

其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培训主体实施的路径互补。具体表现为师资互享、课程互补、文化互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师资,都经过严格的政治理论、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系统的训练,在实际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但由于他们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研究领域的不同,决定了其优势和专长各有千秋。只有实现培训师资的共享,才能发挥优秀师资的示范引领作用。各级体系无论设定什么样的培训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一定的课程来实现,因而要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来细分培训内容,既要关照思政课教师的近期需求,又着力于思政课教师的终身发展,注重培训课程开发的系统性、连贯性,重点突出、协调推进。依托高校建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地和校级基地,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质,都受到各自固有文化的影响,在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实现有效的交流、融合与协同。

其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培训主体作用的结果趋同。三级培训主体通过培训目标的贯彻落实、培训路径的互补,其作用的结果都致力于满足“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培训需求”,都以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去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三级培训主体目标一致、路径互补、结果趋同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培训主体之间紧密、稳定、持久的协同共生关系中,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二)培训要素协调推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体系都涵盖了培训目标、组织领导、资源分配、管理制度、评价反馈五大子系统,要实现三级体系的协同,其要素必须做到协调推进。

第一,培训目标是逻辑起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目标就是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实施培训后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通过培训,要使广大的思政课教师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典范。将这一目标进一步细分,就是促进思政课教师坚定政治信仰、锤炼完美人格、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等,从而形成政治素养、思想素养、理论素养、师德师风、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层次分明且完整的目标体系。格林豪斯等根据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0~18岁职业准备期、18~25岁进入组织期、25~40岁职业生涯初期、40~45岁职业生涯中期、55岁直至退休职业生涯末期。高校思政课教师由于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各异,其职业需求特别是培训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而,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理应建立在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各级培训应以此为起点,科学设定培训目标体系,既做到不同层级培训目标各有侧重、又兼顾培训目标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从而使培训更能满足思政课教师的培训需求,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培训内容是重要载体。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要经过严格的政治理论、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系统的训练,使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在立德树人中承担起“引路人”的责任与使命。由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加速、知识更迭日新月异,且当今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针对以上内容持续不断进行学习和培训。因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内容应涵盖立德树人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科知识的丰富、教学实践技能技巧的提高及科研反思能力的掌握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立德树人责任意识包含教书育人意识、教学改进意识等;学科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时政知识和人文社科类知识等;教学实践技能技巧如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共情技术、课堂运行与管理、课堂效果评价的技能技巧等;科研反思能力的掌握包含科研素养、科研设计、论文撰写、成果反哺教学的能力等。遵循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规律,通过理论研修、或教学实践、或理论研修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能更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有效促进教师发展。

第三,组织领导是根本保证。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又在培养与培训。如何使这支队伍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更好地担当起“引路人”角色,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资源配足、配齐的定盘星。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必须建立坚强有力、职能明晰、决策果断、运行高效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培训组织领导体系,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为此,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体系要建立以党委为核心、各职能部门为成员、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领导、组织与实施。同时,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体系组织领导应厘清权限、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实现组织协同,提高培训体系的组织统领力和执行力。

第四,资源配置是物质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有序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培训设备与培训教材等。培训资源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制约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训体系应建立健全高效的培训资源筹措与配置机制,实现培训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益,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在设立思政课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的同时,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高校分担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切实保证经费投入足额到位。在培训师资配置上,要充分利用全国思政课教师信息库和专家库,实施培训讲师选拔和培训制,形成由资深专家、业界精英、教学科研骨干等构成的讲师团队。在培训场地利用上,要盘活社会资源,形成以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为主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和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元格局,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载体,实现虚拟课堂与实景研学互补。在培训教材上,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培训教材,同时在培训内容中设置“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个模块,契合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从而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夯筑坚实的基础。

第五,管理制度是运行保障。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是指为更好满足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确保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质量标准、培训资源投入与分配、学员权利和义务、培训流程管理、培训组织实施、效果评价反馈等等。只有建立健全合理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厘清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三级培训体系的责、权、利,才能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力,才能真正实现各级培训体系制度的协同,保障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顺畅运行和协调推进。反之,必然会制约和阻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使培训工作陷入混乱与无序,培训效果难以保证,教师的培训需求难以满足。因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组织领导制度、培训师资选拔制度、培训教材编写与选用制度、培训基地运行和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制度、培训效果评价标准、培训成果转化制度、思政课教师培训考核制度等。

第六,评价反馈是改进动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价,是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满足程度为标准,从而评价和判断培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过程。参考柯克帕特里克四级培训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应从思政课教师反应、思政课教师学习获得、思政课教师行为转变及工作绩效结果四个层面进行评价。其中,教师反应主要评价思政课教师对各级培训的总体感受与反应;思政课教师学习获得主要判断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思政课教师行为转变主要考察教师培训结束后在工作实践中的行为变化,并以此来评判培训对教师工作行为的影响;工作绩效结果主要从针对思政课教师培训后对组织绩效的变化、工作效率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等进行评价。因而,应成立专门评价机构,从培训初、培训结束和培训完成1年后三个时间节点,运用柯克帕特里克四级培训评估模型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反应、学习获得、行为转变、工作绩效实施评价。同时,在评价主体选择上,应将评价的管理者、评价承担机构、评价对象纳入评价体系,同时要注重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评价中发挥决策、咨询、组织与创新功能。培训效果评价结束后,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相应的培训主体能针对性改进培训工作,达到“评价—反馈—纠偏—改进”的运行协同,提高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适应性和创新力,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持续改进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三)培训时间前后连贯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中强调,人民对教育的根本利益诉求在于“成学之教”“成人之教”“成业之教”“成己之教”以及“幸福之教”。终身教育要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这既意味着人的一生都应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也意味着社会应为每个人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条件,即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也认为,人的职业生涯状况会依据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需求与特点发生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在不断成长中的人,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系统教育,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形成了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且思维敏锐、求知欲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极具主动性又彰显独特的差异性。然而,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忠实履行者,要使他们更好地担负起“引路人”角色,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应立足于终身教育的视角,着力于思政课教师的终身发展需要。因而,在培训目标的设定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培训内容的内在联系规律和思政课教师终身发展的身心规律,通过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精准识别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周期和阶段,准确把握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每一阶段的优势需求特点,提高思政课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要保持培训阶段的相对独立性,更要重点关照其终身成长的连贯性,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时间的协同,做到培训时间前后连贯。

(四)培训空间上下联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的“空间”指由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实施培训的不同培训主体各自形成的空间。培训空间既可以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主体基于物理概念的实体空间,也可指培训主体基于大数据的虚拟网络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培训空间可以使培训主体突破地域的限制、摆脱地理位置的约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普遍而快速的培训,从而实现培训空间的协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三级体系中的国家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体系、校级体系分属于不同的物理层级,拥有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和作用环境,能够承担培训任务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只有真正突破三级培训体系的物理边界,做到三个层级体系空间的上下联动、线上线下的有序组合,才能保证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培训体系的整体优化,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现有体系建立职责分明、运行有序、通力协作的协调机制,在充分发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专题实践研修等国家或省级现场培训作用的同时,精准识别,有效分流;针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的侧重点的不同充分利用周末理论大讲堂、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MOOC课程、学习强国等网络资源,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三级联动,现场面授与网络教学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从而避免教师的重复培训,减少培训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作为一个动态的复杂耦合系统,其协同既包括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校三级培训体系培训主体和培训空间的纵向协同,也包括三级培训体系中各级体系内部要素的横向协同。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中,只有真正做到培训体系的协同,才能进一步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质量,更好地培养能“讲好思政课”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参考文献略)

 


大学教育科学


● 扫码关注我们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点个在看分享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贺光明 姚利民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协同探讨

奋进的 大学教育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